回乡见闻:今年情况大不一样?
2045个字 阅读时长:5分钟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 发现价值 讲述生活
今天开工日,网上的回乡见闻也陆续出炉了。
作为一年一度的必备节目,回乡见闻一直是观察中国三四五线城市难得的一手资料,是观察中国微观经济和产业乃至是文化变迁的极佳视角。
今年有很大不同,一起来看下:
1、生活状态
在当今中产跌落的环境下,城市中产诉苦成为一种趋势,反之而来的就是羡慕老家的生活状态。
工作稳定、房价相对较低,收入提高,生活轻松,消费繁荣,新能源车也越来越多…
一个亮点就是:
基础设施提升很大。
在大基建之后,三大工程和乡村振兴,肯定会让老家的基础设施有一个稳步地提升和更新。
当然最舒服的还是铁饭碗群体:
看到不少人表示工资略涨,特别是退休人员,不少人退休金过万。
不少扎根在大城市的中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落感:
当年学习不如自己的亲戚朋友,如今工作稳收入涨也没有35岁焦虑,而且身处关键部门家里也能帮忙,春节过年辈有面子,反而是自己剥落了大城市的光环,在饭桌上都插不上话。
不过,这也有幸存者偏差,能在城市扎根的中产,他们的交际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其实另一面:
也有不发绩效或者拖欠工资的想象。
以至于有人开始讨论深层次的地方卖地和债务问题:
有人就认为,这些年三四五线城市生活状态的富足其实是建立在卖地和负债之上的,这种情况随着地产下行和化债的进度,紧日子很快或者已经开始了。
但是总体来说:
因为房贷挤出效应较城市低,老家的生活总体而言改善很大。
2、产业就业
各地产业下沉的比较快,趋势就是:
向中西部去,向农村去。
这种产业转移的趋势其实早就开始了,东部广东和江浙的制造业不止向海外迁移,不少也去了人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很多以前要外出打工的都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虽然工资不如城市高,但是免去了家人离别之苦。
未来,中西部应该会成为中国制造和越南、印度以及墨西哥竞争的主力。
另一个亮点是农村:
配合土地流转和农民上楼,从农业到工业的转型也很快,要么按照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要不就是引进企业,脱离农业的人越来越多。
当然,也有一个不好的现象:
就是以往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钱比较难要。
不少人都提到这一点,不但活少,而且钱难要。
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当下经济转型的过程。
3、经济消费
小城经济看起来要比城市热闹,上面说了:
一是取决于小城的房贷挤出效应不大,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比城市相对宽松。
二来春节返乡消费,多少有一些攀比的成分在,所以消费看起来会很热闹。
但是随着产业和收入的变化,小城的消费其实也在变化:
汽车消费,汽车越来越多,国产和合资品牌为主,新能源居然也下沉了,不过基本都是10万左右的车为主。
汽车消费变多的原因,除了价格,还有就是新生儿减少,学校数量减少,很多人需要送孩子进城读书,这个现象比较独特。
餐饮红火,跟城市有所不同,小城的餐饮越来越红火,特别是夜市,感觉还是和小城的生活节奏有关,当然短视频宣传也是一个因素。
零售方面,拼夕夕式的大卖场越来越多,赵一鸣、零食仓、零食有鸣等密布开业,在城市看来这些是消费下沉,但是就县城来说,其实是消费升级了,连瑞幸也变多了。
4、楼市方面
基本没什么人聊了,因为三四五线楼市跌得最厉害,大过年的,不开心的就别聊了。
当然,另一方面,农村的楼房修的越来越豪华,就是住的人越来越少。
据说按照政策,现在不修的话,以后也不让修了。
估计是为以后返乡养老做准备了。
5、风俗习惯
今年最大的亮点就是:
可以放鞭炮烟花了。
可以说,今年春节是近几年来最热闹的一个春节,刷刷朋友圈,都是各种烟花的视频,烟火气一下都回来了。
但是也有一些其他变化:
婚恋方面:随着大龄男青年越来越多,以及结婚成本的高企,农村乃至县城开始流行找离异甚至带娃的大龄妇女结婚。
另一方面,妇女离婚的现象开始增多,主要是妇女进城打工之后,经济话语权更高,孩子也大了,如果另一半无法提供情绪价值,离婚的情况比较常见。
总之,农村单身男青年和男中年的问题比较严峻。
另外,据说今年还有一股断亲潮:
就是不走亲戚不拜年,甚至连微信问候和抢红包也变少了。
究其原因,我觉得和疫情有一些关系,毕竟这几年大家都不怎么走动,可能突然发觉,少打扰也不错。
另外,这几年文旅发展迅速,与其拜年,还不如出去旅游,这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看看今年的高速堵车,车票难买就知道了。
……
总体上,观察就这么多,当然各地有各地的情况,上述观察不一定都准确,大家也可以留言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就这样。
春节期间,大事不少。
今年真是大事之年,第一个月已经大事频发,没想到春节假期,还能有这么多大事。风起于青萍之末,今年注定要见证历史了。
中产计划明天晚上聊一聊,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订阅。